在今年4月TechCrunch的一次科技論壇上,F(xiàn)acebook前副總裁Chamath Palihapitiya對當今的科技界提出了一些批評。他認為現(xiàn)在的科技界太缺乏“偉大的想法”了,大部分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會選擇一些容易的項目,而不是將目標鎖定在偉大想法上。
但是近日發(fā)布的一條消息證明了,科技界還是有偉大想法的,同時也有投資人會支持這個想法。這就是Watsi公司,這家非盈利醫(yī)療眾籌平臺,致力于解決困擾十億人的醫(yī)療不平衡問題。Watsi是來自Y Combinator孵化器的新創(chuàng)公司。
近日Watsi公司宣布獲得了12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。如果Watsi真的要解決醫(yī)療不平衡這個大問題的話,那么這120萬美元比起它實際需要的還太少。
但是這是個不錯的開始,尤其是看到這一輪的投資方名單時。參與本輪投資的機構(gòu)投資者包括:騰訊公司,Y Combinator風投等,另外還有些知名個人投資者,比如風險投資家保羅·格雷厄姆(PaulGraham)、Google和Facebook的早期投資者羅恩·康韋(Ron Conway )、Sun、科斯拉風投創(chuàng)始人維諾德·科斯拉(Vinod Khosla)等。這些投資方之前并沒有對非盈利機構(gòu)投資的很多先例。
另外,Watsi的創(chuàng)始人Chase Adam解釋了,他們選擇這種模式的原因。傳統(tǒng)的非盈利集資的運作更像是一些社會活動的副產(chǎn)品。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(yè)家如果想?yún)⑴c其中,反而要花費很多的時間,進行網(wǎng)上投票或者舉辦籌款晚會等等活動。
除此之外,另一家社會活動平臺Change.org,之前也獲得了15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,不同的是Change.org是一家盈利機構(gòu)。Change.org的CEO Ben Rattray就認為,盈利機構(gòu)在進行融資的時候會承受更多的壓力。相比而言,像Watsi這樣的非盈利機構(gòu)會更加吸引投資人。但是無論是Watsi和Change.org都有相似的目標,那就是希望保持獨立。
Via(TC)
推薦閱讀
Udacity創(chuàng)始人:談談“在線教育”的未來
Sebastian Thrun是Udacity公司的共同創(chuàng)始人兼CEO,同時在科技界也頗有作為,是斯坦福的教授,谷歌X實驗室創(chuàng)立者,自動駕駛汽車和谷歌眼鏡的研發(fā)負責人,還是MOOC(mas>>>詳細閱讀
本文標題:非盈利醫(yī)療眾籌平臺Watsi獲120萬美元投資,騰訊、YC領(lǐng)投
地址:http://www.tjyalang.cn/a/guandian/yejie/20130726/280766.html